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学堂动态 > 公司动态 >
快学堂幼小衔接|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但是,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期,小学阶段则是阅读的好时期,错过了则很难再补回来。
培养阅读兴趣,应从幼儿期开始
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其实家长们也要反思自己读不读书。有些家长自己在家从来都不看书,孩子从小也没有在家里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怎么会喜欢阅读呢。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阅读黄金期,要想让孩子有个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幼儿阶段却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黄金期,这时候孩子还不识字,大人可以给孩子讲有趣、好听的故事,引起孩子对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看不懂的时候觉得书本很美妙,他们会因为自己不认字而非常难受,主动缠着大人讲故事。
且幼儿园都是让小朋友们读绘本,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较少,能让小朋友增强对图片的理解能力。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看书,绘本是家长们的首选。
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就只是读和看,其实这是个误区,幼儿的读书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幼儿时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准备一些光盘或录音磁带,让孩子自主地听故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很多孩子阅读有个坏习惯,就是看书只看故事情节,看书看得很快很浅,了解大概的情节后就扔在了一边,问到细节时总是答不上来。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深阅读和浅阅读。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而如果孩子们只会浅阅读而不会深阅读,那将会错失很多的美好。
而一个人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般来说,这种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在3-4岁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反复阅读的阶段,家长能稍微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养成孩子专心研究一本书和经常重温一本书的习惯,这个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十分自然地踏进深度阅读的大门。
读故事书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自然是没错的,如果家长能在读完故事后再跟孩子探讨一下故事中隐藏的意义并且让孩子进行思考就更好了。不过,给孩子灌输道理不能一味强行,要试探性地看看孩子能否接受,如果他反感,则表明他暂时还无法接受,家长不能太过着急。
不过,如果家长在应该打基础的时候就没有做好亲子阅读的引导工作,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发现这个浅阅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在孩子已经形成不良阅读习惯的情况下,阅读引导的难度就会很大了。
“泛读10本,不如精读1本”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朋友聚会,同事聊天时,大家聊起自己的孩子时,有的家长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读了多少书,家里有多少藏书。
有的孩子说自己看了很多书,你问他其中一本书里的一个细节描写,结果他可能却答不上来。由此可见,如果看书只看浅表的东西,那么质量是不高的,关键要看阅读的质量如何,吸收了多少,能运用多少,总的来说,泛读10本,不如精读一本。
检验孩子阅读质量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倒过来将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能加深记忆,家长们也可以问问里面的细节考考孩子,如果能将大概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人物眼神都能讲出来,那说明基本是过关了。
另外,书不能读过就抛到脑后甚至扔掉。即使是童年看过的书,过几年之后再拿出来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吸收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能读出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阅读实用技巧
1.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从当下的角度看是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阅读兴趣,但更深远的,是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有助于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应注意应适度,就像精读和泛读一样,篇篇精读就倒胃口了,过犹不及啊。
2.一本书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
3.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匆促朗读会使朗读者没时间运用表达技术。
4.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在朗读前或朗读后,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
5.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发人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
6.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7.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8.尽早给孩子朗读。
培养阅读兴趣,应从幼儿期开始
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其实家长们也要反思自己读不读书。有些家长自己在家从来都不看书,孩子从小也没有在家里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怎么会喜欢阅读呢。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阅读黄金期,要想让孩子有个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幼儿阶段却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黄金期,这时候孩子还不识字,大人可以给孩子讲有趣、好听的故事,引起孩子对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看不懂的时候觉得书本很美妙,他们会因为自己不认字而非常难受,主动缠着大人讲故事。
且幼儿园都是让小朋友们读绘本,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较少,能让小朋友增强对图片的理解能力。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看书,绘本是家长们的首选。
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就只是读和看,其实这是个误区,幼儿的读书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幼儿时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准备一些光盘或录音磁带,让孩子自主地听故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很多孩子阅读有个坏习惯,就是看书只看故事情节,看书看得很快很浅,了解大概的情节后就扔在了一边,问到细节时总是答不上来。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深阅读和浅阅读。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而如果孩子们只会浅阅读而不会深阅读,那将会错失很多的美好。
而一个人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般来说,这种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在3-4岁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反复阅读的阶段,家长能稍微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养成孩子专心研究一本书和经常重温一本书的习惯,这个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十分自然地踏进深度阅读的大门。
读故事书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自然是没错的,如果家长能在读完故事后再跟孩子探讨一下故事中隐藏的意义并且让孩子进行思考就更好了。不过,给孩子灌输道理不能一味强行,要试探性地看看孩子能否接受,如果他反感,则表明他暂时还无法接受,家长不能太过着急。
不过,如果家长在应该打基础的时候就没有做好亲子阅读的引导工作,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发现这个浅阅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在孩子已经形成不良阅读习惯的情况下,阅读引导的难度就会很大了。
“泛读10本,不如精读1本”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朋友聚会,同事聊天时,大家聊起自己的孩子时,有的家长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读了多少书,家里有多少藏书。
有的孩子说自己看了很多书,你问他其中一本书里的一个细节描写,结果他可能却答不上来。由此可见,如果看书只看浅表的东西,那么质量是不高的,关键要看阅读的质量如何,吸收了多少,能运用多少,总的来说,泛读10本,不如精读一本。
检验孩子阅读质量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倒过来将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能加深记忆,家长们也可以问问里面的细节考考孩子,如果能将大概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人物眼神都能讲出来,那说明基本是过关了。
另外,书不能读过就抛到脑后甚至扔掉。即使是童年看过的书,过几年之后再拿出来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吸收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能读出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阅读实用技巧
1.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从当下的角度看是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阅读兴趣,但更深远的,是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有助于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应注意应适度,就像精读和泛读一样,篇篇精读就倒胃口了,过犹不及啊。
2.一本书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
3.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匆促朗读会使朗读者没时间运用表达技术。
4.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在朗读前或朗读后,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
5.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发人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
6.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7.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8.尽早给孩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