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教育论坛 > 幼小衔接专题 >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相对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家长和老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扫地、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等。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这里并不是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的课本知识,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
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培养幼儿对于上小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相对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家长和老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扫地、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等。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这里并不是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的课本知识,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
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培养幼儿对于上小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更为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