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教育论坛 > 幼小衔接专题 >

快学堂幼小衔接|如何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诚实会使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欢迎、尊重和信任。每个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圈子中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具有诚实的品质往往能使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帮助,受到更多的关怀,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无疑有重要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能使孩子抵御不良品质的侵袭。因此,培养诚实的品质是使孩子形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品质的重要途径。
  诚实对一个人成长发展来讲,再怎么强调也不过份,而对于幼儿来讲,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分析孩子不诚实的原因
        留意孩子的说谎行为,一旦发现孩子不诚实,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孩子,先找清孩子不诚实行为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撒谎行为本身。只有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相关问题后,才能让孩子明白直面问题才是根本的解决问题之道。
        例如,孩子多次以学校要交学费为由拿了很多钱,妈妈咨询老师后发现孩子撒谎了,妈妈没有问题原因就首先责备了孩子。孩子才解释说是因为想买一套很喜欢的书籍。这时妈妈对孩子加以引导,告诉孩子有想要的只要和妈妈讨论,讨论后是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会满足孩子。只有了解了说谎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的说谎原因,进行区分对待
        A、孩子心理发展的水平导致他们产生不诚实的行为。
        孩子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这时最好不要把这种情况视为不诚实。
        比如,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捏造的故事,或者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时,他并非是在说谎。因为他有时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B、孩子分不清,将别人的物品拿回家。
        这种情况可以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一定要问清楚是哪种情况再处理,告诉孩子未经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比如,班上孩子的一盒水彩笔不见了,老师却在另一个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这时就要问题清楚事情原由,而不是上来就责骂孩子偷东西,因为6岁前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不问自取是为”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带回家的道理,这时就需要我们和孩子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让孩子明白,如果这个东西你需要,可以和小朋友讲好,经过他人同意后才可以把东西带走的道理。如果不问原由的责骂,无疑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
        C、严肃对待为躲避处罚或掩饰错误而撒谎的行为
        如果孩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躲避惩罚而撒谎,家长就一定要严肃对待。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为避免挨骂,而谎称把作业本落在学校。或者因为考试分数不理想,而伪造家长签名等现象,这时家长就要慢慢引导孩子先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做分析,争取下次进步等,而不是一位的责骂。
  D、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
        家长不当的言行,会让孩子无意识中进行模仿,对孩子的价值观也会产生错误的影响。
        比如,家长为了不听电话,让孩子接电话告诉对方自己不在家。孩子说了谎后,而家长夸奖孩子很聪明,这种不恰当地表扬,会让孩子认为撒谎是正确的,孩子说谎的动机就会加强。
正确的使用奖励和惩罚,避免增加孩子不诚实的行为。
        当孩子犯错时,鼓励孩子诚实、说实话,在采取惩罚时,避免使用太重的惩罚,多和孩子讨论交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孩子改正错误后,要给予肯定。比如,某6岁孩子想看电视,不想做作业,父亲让他先做好作业再看电视,他却虚报“做好了”。当父亲让他把做好的作业本拿出来看时,他着急起来,又编了一个谎话,说作业本子找不到了。这时父亲对他说:“你把作业本藏起来了,是吗?”男孩还想抵赖,父亲又对他说:“你不要说了,你是否想看电视?”男孩承认想看。父亲就告诉他,如果他讲实话,那么明天让他提早做完作业再看电视,也可以今天做完作业以后再看一会电视,现在因为说了谎,就要罚他在两天内不许看电视。男孩垂下头来懊丧地说:“我下次再也不说谎了。”这样的惩罚就收到了效果。
        有些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惩罚过后,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反而吸取反面教训,用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爸妈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守信  
  父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诚实的表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为了培养孩子的诚实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兑现,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