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教育论坛 > 幼小衔接专题 >
快学堂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期末试卷
老师认为,好好总结比关注分数本身更重要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成绩。“考了几分?100分!真棒!”“怎么才考80分?肯定是你这阶段学习不认真,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而快学堂认为,分数只不过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努力的一个评价,考完后家长和学生便不要总盯着它。面对孩子的试卷,家长们除了表扬和批评,还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帮助孩子来一次总结
考试有两个功能,一是选拔,二是检验,检验是指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考试过后,家长们最该做的就是帮孩子进行总结,弄清楚孩子的错误、薄弱点在哪,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还不熟练、哪些是非常生疏的,然后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正。弄清丢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才能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应该透过分数看到孩子的学习习惯情况
试卷上,分数总是被打在最明显的位置,每位家长拿到试卷,首先都会看看上面的分数,这很正常,但如果只看分数,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评价,类似于:“不错”、“你太马虎了”、“下次努力”,其实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考试’,考试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检测。如果卷面字迹潦草的,肯定是学习态度问题;没有看清题意,要求画圈的却打勾,那就是答题习惯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平时做作业习惯肯定不好;如果是空着不会做的,可能是知识点的欠缺。家长如果能捕捉到这些信息,就不用愁找不到帮助孩子的方法了。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甚至一年级的家长来说,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家长的确很难,但这段时间又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
不要总是用“粗心”误导自己和孩子
考试过后,家长们总会在试卷上发现一些孩子粗心的痕迹,于是就会教育孩子:“你看看你,也太粗心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简单的题做错不一定就是粗心的表现,可能学生真的不会做。
家长们觉得孩子因为粗心而犯错,很多时候都是觉得题目很简单,孩子肯定是会做的。这种判断其实是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主观做的判断,而在学生的角度,他可能就是难题,没有掌握,或者是因为答题技巧和方法不当。家长们经常这样说,还会给孩子造成误导,让他们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本来会做的,就是这次不小心而已,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成绩考差了之后会说:“我的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就是不用功。”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批评孩子,但又有几分肯定在里面。
从我们老师的观察来看,虽然每个学生之间的智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一个班级里面,90%的学生智商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没有谁是特别笨的,强调自己的孩子聪明其实没什么用。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很多胜在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光有聪明而不努力学习,一点优势也不占。
给家长的建议是,一张试卷到手,不管是好成绩还是坏成绩,都要先找找原因,好在哪?坏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如果还是继续用“粗心”“不用功”去总结,那么既是对自己的误导,也是对孩子的误导。
多关心孩子的考后心理
一张试卷发下来,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和技巧等,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
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但是学生也会有发挥失常和发挥超常的时候。对于那些平时成绩不错,偶尔一两次发挥失常的学生,家长们就不要过于责备了,因为他们本身心里就不好受,再批评反而会让他们倍感压力。而那些平时成绩一般,偶尔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们要压一压他们的气焰,防止他们因骄傲而影响学习。
还有一些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也一样有自尊心,喜欢被肯定被鼓励,如果每次考试得到的都是批评,那么他们会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每次有一些细小的进步都被老师家长看在眼里,并且进行鼓励,那么产生的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们不应该过多灌输分数的概念,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心态。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在为分数而紧张、担心,那么或多或少会影响发挥。
即使不辅导不总结,态度上的重视也很必要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如果能在知识点上进行辅导,考点上进行总结,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做这些,那么还有一点是每位家长都能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关心孩子的心。
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考好考差这件事不太关心,无论孩子考60分还是90分,家长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家长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沮丧、学习没有积极性。当然,也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态度上也很认真,即使家长不关心,他们也能学好,但是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鼓励和督促的。
家长们拿到孩子的试卷后,不要只看分数,尝试找一下原因,了解孩子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失分还是因为马虎。即便不作讲解,起码也要在态度上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很关心我的学习的,而不是只问成绩。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成绩。“考了几分?100分!真棒!”“怎么才考80分?肯定是你这阶段学习不认真,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而快学堂认为,分数只不过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努力的一个评价,考完后家长和学生便不要总盯着它。面对孩子的试卷,家长们除了表扬和批评,还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帮助孩子来一次总结
考试有两个功能,一是选拔,二是检验,检验是指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考试过后,家长们最该做的就是帮孩子进行总结,弄清楚孩子的错误、薄弱点在哪,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还不熟练、哪些是非常生疏的,然后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正。弄清丢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才能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应该透过分数看到孩子的学习习惯情况
试卷上,分数总是被打在最明显的位置,每位家长拿到试卷,首先都会看看上面的分数,这很正常,但如果只看分数,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评价,类似于:“不错”、“你太马虎了”、“下次努力”,其实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考试’,考试不是为了得出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检测。如果卷面字迹潦草的,肯定是学习态度问题;没有看清题意,要求画圈的却打勾,那就是答题习惯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平时做作业习惯肯定不好;如果是空着不会做的,可能是知识点的欠缺。家长如果能捕捉到这些信息,就不用愁找不到帮助孩子的方法了。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甚至一年级的家长来说,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家长的确很难,但这段时间又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
不要总是用“粗心”误导自己和孩子
考试过后,家长们总会在试卷上发现一些孩子粗心的痕迹,于是就会教育孩子:“你看看你,也太粗心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简单的题做错不一定就是粗心的表现,可能学生真的不会做。
家长们觉得孩子因为粗心而犯错,很多时候都是觉得题目很简单,孩子肯定是会做的。这种判断其实是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主观做的判断,而在学生的角度,他可能就是难题,没有掌握,或者是因为答题技巧和方法不当。家长们经常这样说,还会给孩子造成误导,让他们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本来会做的,就是这次不小心而已,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成绩考差了之后会说:“我的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就是不用功。”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听起来像是在批评孩子,但又有几分肯定在里面。
从我们老师的观察来看,虽然每个学生之间的智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一个班级里面,90%的学生智商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没有谁是特别笨的,强调自己的孩子聪明其实没什么用。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很多胜在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光有聪明而不努力学习,一点优势也不占。
给家长的建议是,一张试卷到手,不管是好成绩还是坏成绩,都要先找找原因,好在哪?坏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如果还是继续用“粗心”“不用功”去总结,那么既是对自己的误导,也是对孩子的误导。
多关心孩子的考后心理
一张试卷发下来,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和技巧等,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
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但是学生也会有发挥失常和发挥超常的时候。对于那些平时成绩不错,偶尔一两次发挥失常的学生,家长们就不要过于责备了,因为他们本身心里就不好受,再批评反而会让他们倍感压力。而那些平时成绩一般,偶尔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们要压一压他们的气焰,防止他们因骄傲而影响学习。
还有一些后进生,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也一样有自尊心,喜欢被肯定被鼓励,如果每次考试得到的都是批评,那么他们会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每次有一些细小的进步都被老师家长看在眼里,并且进行鼓励,那么产生的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们不应该过多灌输分数的概念,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心态。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试都在为分数而紧张、担心,那么或多或少会影响发挥。
即使不辅导不总结,态度上的重视也很必要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如果能在知识点上进行辅导,考点上进行总结,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做这些,那么还有一点是每位家长都能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关心孩子的心。
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考好考差这件事不太关心,无论孩子考60分还是90分,家长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家长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沮丧、学习没有积极性。当然,也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态度上也很认真,即使家长不关心,他们也能学好,但是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鼓励和督促的。
家长们拿到孩子的试卷后,不要只看分数,尝试找一下原因,了解孩子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失分还是因为马虎。即便不作讲解,起码也要在态度上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很关心我的学习的,而不是只问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