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学堂动态 > 行业新闻 >
幼儿识字正确引导方法很重要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对于一般的常用字,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一般(中等)的幼儿,一天可以学习2~4个,再经过3~4次的复习就可以掌握了。不少幼儿还能做到对一些字只认一次就长时间不忘。到了6岁左右,幼儿的认字、写字能力又有了明显示的提高,此时在训练幼儿听说能力的同时,再教他们掌握一些常见字的读和写的能力是必要的。
有许多家长很喜欢教幼儿识字、写字。但是由于多数家长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只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其结果反而对幼儿入学后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难怪不少小学教师极力劝阴家长说:“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宁可不要教幼儿认字、写字。”
但是,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认字和写字教叉全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因为幼儿园中不教幼儿认字和写字,一旦上小学后,学生要学习6门功课,负担明显加重,不少幼儿难以适应,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家长陪读现象”、“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现象”、“每天要学到晚上10点钟左右”、“许多课余活动不能进行”等等。
我们的实验表明,在入学前进行适当的认字和写出字训练,入学后很有好处。
(1) 幼儿有了初步的看书识字的能力和习惯,入学后,能很快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和因知识水平差而跟不下的现象。
(2) 幼儿通过识字、看书,感受到了识字带来的了解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建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幼儿有了一定的看书、写字的能力,就能够尽早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用语言来进行文化和情感交流。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是有很大好处的。识字早的幼儿要比识字晚的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多得多。
(4) 进入小学后,对其他功课的学习,如自然常识等课,都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入学前没有进行过认字、写字教育的幼儿,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不能自己看懂数学中的应用题,需要教师讲解几遍;课后也无法独立完成作,需要家长的提点。而学前进行过良好的看书识字训练的幼儿,就能比较轻松地自己做应用题。
许多家长不懂得写出字的笔划笔顺,这样就会教给幼儿不正确的笔顺,有的家长甚至教幼儿写连笔字,这就为上学后学习正规笔划笔顺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懂得笔划笔顺的家长,最好只教幼儿看书、识字、不教或少教幼儿写字。
1、 引导幼儿的求知欲
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和内化的过程。知识能否进入大脑,不仅决定于知识的输入方式,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学习者有没有求在欲。如果一个人没有认字的需要,就很难有认字的行动,或者说是不能认好字的。这就是为伎行多家长用灌输的教育方式收不到好的效果的缘故。
要想幼儿能有效地认字,首行要引导幼儿的求知欲。引发幼儿认字需要的方式是很多的,主要是把幼儿原有的各种需要转化成认字需要。例如幼儿很想听一个故事,可是家长因没时间不给他讲。家长对幼儿说:“你要能认识字,就能自己看了。”幼儿由于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就产生想认字的要求。这样就把幼儿“听故事”的需要转化成了想认字的要求。又如,家长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幼儿急着想知道家长给他买了什么。这时家长不要告诉他,而是把买的各种东西的名称写在纸片上,让幼儿看,幼儿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必须先认字。这时家长如能抓紧时机,就很容易教会幼儿认识所买物品的名称。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家长可以灵活利用。
另外,幼儿问“为什么”之时,正是幼儿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候。这时幼儿最容易接受各种知识,也是教幼儿认字的最佳时机。
当幼儿能认识120字左右时,就可以着手教幼儿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了。
2、 如何教会幼儿识字
每个汉字都有音、形和义三部分,教幼儿识字,要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的字着手。心理学中有个记忆规律叫联想规律,这个规律指出,需要记忆的新材料如果同已记住的材料有某种联系,那么这个新材料就很容易记忆住。由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很容易记忆住字形,而且幼儿学会这个字后又能够运用。如果幼儿还不理解某个字的意义,虽然认识了这个字,但却不会用,不但幼儿学习起来困难,而且很容易忘记。
最好先教幼儿那些他们常常能用到的、有实际意义的词,不要教或后教那些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副词等。因为这些幼儿虽然可能会讲,但却不解其意,学起来会感到很困难。当识字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教幼儿认识这类词。
3、 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
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孤立学习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每个字词、句子都必须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直才有其实际意义。学习语言更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情景。把一个字或词写到纸上,而不是放到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孤立的反笔练习,虽然也能使幼儿强化记住某些词,但幼儿不一定能在日常交往中运用。因为这些字词是脱离了情景学来的,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会造成幼儿厌恶学习,对幼儿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教幼儿认了,要在语言情景中自然地进行。但是,适合语言教学的情景并不多,这就需要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些适合的语言环境。例如,有个家长这样教一个4岁半的思儿认识理解“上”、“中”、“下”、三个字:把积木、糖、皮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边杯子中和床的下面。放的时候不让幼儿看见,然后让幼儿找。幼儿找不到物品来问妈妈。
妈妈:“糖在杯子……(把写有‘中’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是‘中’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中’。”
妈妈:“积木在桌子……(把写有‘上’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是‘上’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上’,积木在桌子上,去拿来。”
妈妈:“皮球在床的……(把写有‘下’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下’,对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下’,皮球在床的下面。
这样一来,幼儿就对“上”、“中”、“下”三个字的意义和字形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家长又把一块积木放在一本书上,在积木上再放一辆玩具汽车,在汽车、积木、书上分别贴上“上”、“中”、“下”三个小纸片让幼儿认,让幼儿说出:“汽车在上面,积木在中间,书在下面。”然后,家长再拿三样东西叠在一起,让幼儿把“上”、“中”、“下”三个纸片贴上去……,幼儿很快就把这三个字记住了。
4、 抓紧最佳时机
教幼儿识字,是一项学习活动,也应该是一项游戏活动。家长切不可认为,只有让幼儿老老实实坐下来才是学习。其实学习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只要幼儿有学习的兴趣和了解事物的需求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时机灵活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路边有则标语或广告,幼儿可能会问:“这个字是什么?”这时家长就该抓住时机教幼儿认识,并且把这个字与学过的字联系起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有许多家长很喜欢教幼儿识字、写字。但是由于多数家长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只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其结果反而对幼儿入学后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难怪不少小学教师极力劝阴家长说:“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宁可不要教幼儿认字、写字。”
但是,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认字和写字教叉全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因为幼儿园中不教幼儿认字和写字,一旦上小学后,学生要学习6门功课,负担明显加重,不少幼儿难以适应,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家长陪读现象”、“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现象”、“每天要学到晚上10点钟左右”、“许多课余活动不能进行”等等。
我们的实验表明,在入学前进行适当的认字和写出字训练,入学后很有好处。
(1) 幼儿有了初步的看书识字的能力和习惯,入学后,能很快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和因知识水平差而跟不下的现象。
(2) 幼儿通过识字、看书,感受到了识字带来的了解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建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幼儿有了一定的看书、写字的能力,就能够尽早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用语言来进行文化和情感交流。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是有很大好处的。识字早的幼儿要比识字晚的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多得多。
(4) 进入小学后,对其他功课的学习,如自然常识等课,都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入学前没有进行过认字、写字教育的幼儿,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不能自己看懂数学中的应用题,需要教师讲解几遍;课后也无法独立完成作,需要家长的提点。而学前进行过良好的看书识字训练的幼儿,就能比较轻松地自己做应用题。
许多家长不懂得写出字的笔划笔顺,这样就会教给幼儿不正确的笔顺,有的家长甚至教幼儿写连笔字,这就为上学后学习正规笔划笔顺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懂得笔划笔顺的家长,最好只教幼儿看书、识字、不教或少教幼儿写字。
1、 引导幼儿的求知欲
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和内化的过程。知识能否进入大脑,不仅决定于知识的输入方式,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学习者有没有求在欲。如果一个人没有认字的需要,就很难有认字的行动,或者说是不能认好字的。这就是为伎行多家长用灌输的教育方式收不到好的效果的缘故。
要想幼儿能有效地认字,首行要引导幼儿的求知欲。引发幼儿认字需要的方式是很多的,主要是把幼儿原有的各种需要转化成认字需要。例如幼儿很想听一个故事,可是家长因没时间不给他讲。家长对幼儿说:“你要能认识字,就能自己看了。”幼儿由于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就产生想认字的要求。这样就把幼儿“听故事”的需要转化成了想认字的要求。又如,家长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幼儿急着想知道家长给他买了什么。这时家长不要告诉他,而是把买的各种东西的名称写在纸片上,让幼儿看,幼儿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必须先认字。这时家长如能抓紧时机,就很容易教会幼儿认识所买物品的名称。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家长可以灵活利用。
另外,幼儿问“为什么”之时,正是幼儿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候。这时幼儿最容易接受各种知识,也是教幼儿认字的最佳时机。
当幼儿能认识120字左右时,就可以着手教幼儿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了。
2、 如何教会幼儿识字
每个汉字都有音、形和义三部分,教幼儿识字,要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的字着手。心理学中有个记忆规律叫联想规律,这个规律指出,需要记忆的新材料如果同已记住的材料有某种联系,那么这个新材料就很容易记忆住。由于幼儿已掌握了词义和发音,很容易记忆住字形,而且幼儿学会这个字后又能够运用。如果幼儿还不理解某个字的意义,虽然认识了这个字,但却不会用,不但幼儿学习起来困难,而且很容易忘记。
最好先教幼儿那些他们常常能用到的、有实际意义的词,不要教或后教那些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副词等。因为这些幼儿虽然可能会讲,但却不解其意,学起来会感到很困难。当识字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教幼儿认识这类词。
3、 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
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孤立学习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每个字词、句子都必须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直才有其实际意义。学习语言更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情景。把一个字或词写到纸上,而不是放到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孤立的反笔练习,虽然也能使幼儿强化记住某些词,但幼儿不一定能在日常交往中运用。因为这些字词是脱离了情景学来的,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会造成幼儿厌恶学习,对幼儿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教幼儿认了,要在语言情景中自然地进行。但是,适合语言教学的情景并不多,这就需要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些适合的语言环境。例如,有个家长这样教一个4岁半的思儿认识理解“上”、“中”、“下”、三个字:把积木、糖、皮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边杯子中和床的下面。放的时候不让幼儿看见,然后让幼儿找。幼儿找不到物品来问妈妈。
妈妈:“糖在杯子……(把写有‘中’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是‘中’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中’。”
妈妈:“积木在桌子……(把写有‘上’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是‘上’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上’,积木在桌子上,去拿来。”
妈妈:“皮球在床的……(把写有‘下’字的纸给幼儿看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下’,对吗?”
妈妈:“对,这个字念‘下’,皮球在床的下面。
这样一来,幼儿就对“上”、“中”、“下”三个字的意义和字形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家长又把一块积木放在一本书上,在积木上再放一辆玩具汽车,在汽车、积木、书上分别贴上“上”、“中”、“下”三个小纸片让幼儿认,让幼儿说出:“汽车在上面,积木在中间,书在下面。”然后,家长再拿三样东西叠在一起,让幼儿把“上”、“中”、“下”三个纸片贴上去……,幼儿很快就把这三个字记住了。
4、 抓紧最佳时机
教幼儿识字,是一项学习活动,也应该是一项游戏活动。家长切不可认为,只有让幼儿老老实实坐下来才是学习。其实学习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只要幼儿有学习的兴趣和了解事物的需求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时机灵活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路边有则标语或广告,幼儿可能会问:“这个字是什么?”这时家长就该抓住时机教幼儿认识,并且把这个字与学过的字联系起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